剛上手期刊雜志設計時,我身邊不少朋友都踩過同一個坑:對著好看的雜志案例照抄,結果做出來的東西總像“東施效顰”——版式看著差不多,可就是沒那股專業勁兒。后來才發現,從新手到能獨立搞原創,根本不是“一步到位”的事,得慢慢熬三個階段,每個階段都有要琢磨透的門道。
第一階段:精準模仿,先把“規矩”學明白
這階段千萬別怕“像”,重點是借模仿搞懂設計的底層邏輯。我剛開始學的時候,專門找了幾本同類型的優質期刊,比如做學術刊就盯《自然》的排版,做生活刊就研究《三聯生活周刊》。不是光看個熱鬧,而是逐頁拆細節:封面標題字體多大、跟圖片的比例怎么定才不突兀?內頁正文的行間距設多少,讀起來才不費勁?圖表跟文字怎么擺才不擠?
甚至還試過用設計軟件復刻其中一頁,這過程里才發現好多“隱藏技巧”——比如標題旁的小色塊不只是好看,其實是引導讀者視線的;引用文字特意換了排版,是為了讓重點更突出。等把這些基礎規矩摸透,比如怎么分信息層級、怎么引導閱讀視線、怎么讓版面平衡,后續創作才算有了底子。
第二階段:拆元素再融合,攢出自己的“小風格”
熬過模仿期,就不能再盯著一個案例抄了,得學會“拆零件再組裝”。我有個設計師朋友做文化刊時,就特別會這招:從復古雜志里挑了燙金字體,又從現代雜志里學了大留白的手法,還加了自己擅長的手繪插圖,最后做出來的版面既有復古感,又不顯得老氣,特別有辨識度。
這階段要敢試不同的組合,同時記下來自己用著順手的手法——比如有人就愛用幾何圖形分割版面,有人擅長用低飽和色營造氛圍。這些小習慣攢多了,慢慢就有了自己的風格雛形,再做設計就不會總跟著別人的屁股走了。
第三階段:盯著需求做設計,才算真原創
等技法和風格都有了,原創的關鍵就變成“解決問題”了。比如給企業做內刊,不能光追求好看,得考慮讀者是員工,得把企業文化、員工故事突出出來,版面得貼近他們的視角;給年輕人做期刊,字體得大、顏色得亮,還得加些小互動元素。
這時候做設計,就不用總翻參考案例了,而是先想“這期雜志要給誰看、要傳遞什么”,再琢磨封面怎么體現主題、內頁怎么讓讀者快速找重點。甚至還能試著打破常規,比如在學術刊里加些輕量信息圖表,讓枯燥的數據變好看。到這一步,才算真的跳出“模仿”,做出有自己想法的設計。
最后想跟新手說,進階路上別硬扛,找對工具能省不少力。比如云展網的期刊模板就很實用:模仿階段能幫你理清版式邏輯,避免犯低級錯;融合階段里面的可編輯元素,能直接當素材用;就算到了原創階段,模板的基礎框架也能省不少排版時間。
而且云展網不用下載復雜軟件,在線就能改設計,出門在外用手機也能調;生成的期刊能導出PDF、HTML多種格式,印出來或者線上發都方便,模板還會定期更新,能跟著學新趨勢。跟著這三個階段走,再搭著好用的工具,新手也能慢慢在期刊雜志設計里找到自己的節奏。
云展網在線使用:http://www.tongyijxzz.cn/